新聞中心
安川機器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類別:新聞中心日期:2020-04-20 14:50:14
而據*新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6902臺,同比增長19.2%,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預計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總量將達35000臺。
如果從工業機器人裝機量的數據,呈現我國機器人的發展現狀。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達到2.7萬臺,同比增長19.5%,占*工業機器人裝機量的14.8%,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2012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存量已突破10萬臺,占*存量的8%,僅次于日、美、德、韓。2013年我國市場銷售3.66萬臺工業機器人,占全球銷售量的1/5,同比增幅達60%,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但是,如果從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情況來看,我國平均每萬人保有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23臺,不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8臺,更遠低于韓國的396臺和日本的339臺。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在我國的比例為6.4%,日本26.6%,美國13.8%,德國13.6%,韓國10.8%。由此來看,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意味著我國工業機器人未來市場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巨大。
因而,目前我國市場規模盡管已是全球*大,但相比日本、韓國國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仍很滯后,在汽車制造等高端行業領域,外資機器人的市場份額達96%,幾乎成壟斷地位。國內機器人的制造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并且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進口,企業的行業競爭力較弱。在如此客觀境遇下,助推機器人產業也成為必然的選擇。
有業內人士稱,在工信部的推動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高速發展期,2015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為關鍵的一年,中國產機器人即將進入國際市場接受檢驗。如果中國機器人企業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我國在整個高端裝備制造業就能立足。
事實上,就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過程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推進意味著中國智能高端產業將在未來占據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不論是過剩產業的轉型升級,培育影響力的企業,還是助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等,還需要進一步規劃和實施。兩會期間也有一些人士認為,機器人產業還面臨著一些短板。
朱翔建議,對關鍵新材料的發展應從以下四大領域入手。一是特種金屬功能材料方面;二是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方面;三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方面;四是高性能復合材料方面,包括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中商產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張智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該加快各工業行業發展計劃的制定和落實,在計劃實施中,加強對計劃執行力的監督。而且需要加大對于新材料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更多新材料研發成功率,形成更多的研發成果。在電子商務平臺開發中,加大第三方的引入力度,推動行業信息綜合平臺的建設。
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則提出了一系列系統化的期待。他說,首先是繼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城鄉一體、產城互動建設,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的投資規模的擴大,增加對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原材料產品的需求。
其次是刺激下游行業的需求,推動交通運輸、建筑、家電、汽車等主要原材料下游行業的平穩增長,以此擴大對原材料產品的需求,緩解部分產品的高庫存壓力。
再次是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和支持優勢鋼鐵、石化、有色等大企業積極走出去,把緩解供需矛盾與對外開放戰略結合起來,參與國際競爭,開發國際資源,擴大國際需求,緩解國內供給過剩壓力。
*后是加強政府的引導,逐步建立完善行業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原材料工業發展中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制定有效政策,引導市場健康發展,維護原材料工業的發展環境。
五個領域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此次的“工作要點”核心,主要體現在鋼鐵行業、水泥行業、智能工廠、新材料、機器人5個方面。
對于鋼鐵行業而言,今年將制定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協調組織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另外,加快標準制修訂,研究取消進口關稅減免等政策措施,推動關鍵高端鋼材應用。
而在水泥行業,國家今年將鼓勵水泥優質企業兼并重組,其中包括:水泥錯峰生產試點經驗,逐步推廣并建立北方采暖區水泥錯峰生產長效機制;鼓勵水泥優強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推動已重組企業實現實質性整合,打造一批市場影響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另外,國家將落實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抓好原材料工業兩化融合專項工作。在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領域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物聯網發展試點示范。
2015年,新材料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將得到強化,其中包括:研究制定促進新材料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石墨烯等專項行動計劃;組建碳纖維、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產業聯合創新中心。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國家將加強稀土企業與應用企業合作,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支持稀土企業主動參與工業機器人領域企業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
“新常態”之舉
可以說,高層制定的這一系列戰略,是在“新常態”背景下的一次新的部署。
朱翔表示,以原材料為主的資源型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我國工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提出的《2015年原材料工業轉型發展工作要點》,對中國原材料工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同時也是對新常態的闡述。
張智飛表示,通過企業的兼并重組,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而建立落后產能判定標準使產能過剩的行業從此有了有效的監督標準和體系,同時也大大地遏制了產能的盲目擴張;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種新材料領域也將面臨非常廣泛的發展機遇。
其實,在“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背景下,*為人熟知的就是部分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例如鋼鐵、水泥。種種跡象表明,高層制定的《工作要點》是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市場。
以鋼鐵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目前70%的鋼鐵企業沒有達到新的標準要求,需要增加一定的環保設施,這一要求使得許多環保不達標,而實力又偏弱的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沖擊。
另外,有觀察者認為,從“工作要點”來看,2015年工信部在環保方面的管理將更加嚴格,對于環保不達標或者產能過剩嚴重的鋼企將會面臨取締。
事實上,不論是工業結構調整,或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是倒逼產能過剩行業退出市場,這些都是面對“新常態”的應有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