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售再度創出新高,達到8.7萬臺,而截止2017年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3.1萬臺(套),同比增長51%,預計今年銷量持續穩定增長。未來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2%。可以說,“機器換人”浪潮正在席卷整個制造業!
而對于近年來持續升溫的鋰電行業來說,“機器換人”似乎更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帶動了鋰電行業的新發展,鋰電池需求量不斷攀升,但當前鋰電設備行業繁榮的背后,還面臨著效率低、穩定性差、自動化程度不高等“痛點”。而這種矛盾,正是引發機器人應用爆點的契機。
通過將機器人技術與鋰電池生產技術相結合,可大幅度提高鋰電池生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帶動鋰電池生產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造。同時,與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信息化等智能制造技術融合,不僅是實現無人化工廠的前提,也是國內鋰電池等離散制造生產線的未來發展趨勢。
那么,機器人在鋰電自動化的哪些環節可以發揮作用呢?
鋰電池制程包括涂布、分切、烘焙、卷繞、裝配、焊接、注液、化成、分容、PACK組裝等等,鋰電生產線每個環節實際上都可以用機器人,包括單工序和工序之間的銜接。但目前在裝配、焊接、化成、外包裝Pack組裝線這四個環節上機器人運用得較多,而其他環節的應用還有待挖掘提升。為此,當下一些相關企業都在做產線自動化以及數字化的全面升級。讓機器人滲透到鋰電池制程的各個環節。
一條全自動產業線的形成需要各種不同類型機器人的相互配合,那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的機器人又各自承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目前,鋰電行業使用*多的機器人是線性模組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主要是在生產線中進行搬運和換型的工作。其中,SCARA機器人在實現產品的快速轉型上以及取代直線滑臺上具有優勢,在數碼電池的生產過程中,因為產品種類多,需要頻繁換型,四軸機器人使用量比較多。
而動力電池產品比較單一,但是在產線后端的搬運和裝箱上面可以用到六軸機器人;在部分設備的前后端,可以配備六軸或四軸機器人進行產品的上下料工作,負載比較大。
在PACK模組裝配線中,重負載的六軸機器人在產線中進行模組的裝配工作,臂長要求比較長;而在某些設備企業中,也有運用AGV機器人進行搬運工作。
如今鋰電池正在往安全性以及標準化的方向發展,設備的高精度、高效率、系列化以及高自動化生產線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方向;同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設備自動化、無人化是必要前提,數字智能化亦是企業將安全風險和損失降低到*低的核心競爭力。